158 第 158 章


    第158章


    “旅客们请注意, 前方到站是我们祖国最大的城市——上海。”


    听到女乘务员的播报,叶满枝在闺女屁股上拍了拍。


    “别看了,看了一路还没看够啊!把你的地图和介绍信收好, 咱们准备下车了!”


    她带着吴玉琢,从滨江到北京, 又从北京转车来上海, 三四天的时间, 车外的风景她早就看腻了, 但她家小崽却能盯着窗外一直看。


    也不知道有啥可看的。


    吴玉琢坐回妈妈身边,喜气洋洋地说:“我要把路上见到的都记下来, 回家讲给我太爷太奶、姥姥姥爷、车车哥、球球哥, 还有伊伊听。”


    “那你应该把路上见闻写进日记里, 让他们看你的日记。”


    “我球球哥能认的字太少啦, 我还是记在心里吧,回家讲给他听!”吴玉琢有点苦恼地叹了口气, “不知道姥爷到时候还在不在家, 要不我还是写日记吧, 他要是去了三线, 我就把日记装进信封里, 让小李叔叔寄给他。姥爷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呀?”


    “还没确定呢, 你叹什么气!”


    叶满枝拿出梳子, 给自己和闺女重新梳了头发, 打算精精神神地去见上海人民。


    不过,她心里对老叶的事也有点犯愁, 南下这一路上,总要拿出来琢磨琢磨。


    她带着孩子来上海是大事,出发前当然要跟父母交代去向, 而且还得把家里的存折和贵重物品交给常月娥替她保管。


    但她俩回军工大院的时候,却听说656厂响应中央号召,要调集人员和设备内迁援建三线。


    这会儿支援三线是最大的政治任务,很多一线单位都无条件择优,向三线派遣人员。


    老叶是贫农出身,又是工人阶级,全国解放让他过上了好日子。


    所以,他向来把主席同志的话奉为圭臬。


    主席同志一说要备战备荒,他就热血上头,主动举手报名了。


    如果厂里接受了他的报名,那他马上就会跟着大部队去西南援建。


    这个消息无异于在家里扔下了一颗原子弹。


    除了常月娥支持他为了理想和事业奉献,其他人都不太赞成。


    尤其是四哥,反对得异常激烈。


    叶守信是家里的顶梁柱和主心骨,他要是去了三线,那老叶家不就散了嘛。


    就凭老叶那身子骨,去了三线以后,能否回得来还是未知数。


    眼瞅着再有几年就能退休养老了,还折腾什么呀!


    叶满枝也觉得老叶这把年纪不该折腾了,可是主动报名去三线支援的工人有很多,听说她家那栋楼里的所有工人都踊跃报了名。


    叶守信要是能在关键时刻退缩,就不是他叶守信了。


    作为爹妈的贴心大棉袄,她能做的也只是尊重老叶的选择罢了。


    叶满枝给闺女梳了两根羊角辫,又帮她把小短裤换成带黄色碎花的布拉吉,戴上幼儿园发的黄色凉帽,这才牵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下火车。


    “哇!”吴玉琢望着站台上乌泱泱的人群,又哇了一声。


    “你总哇什么呀,”叶满枝对小土包子笑道,“在滨江和北京的时候,不是已经见识过了嘛。”


    “上海的人真多呀,我要哇一下!”


    吴玉琢心里还记着太爷的叮嘱,以防被拍花子的人拍走,她紧紧攥着妈妈的手,一边随着人群出站,一边睁着大眼睛到处寻摸。


    “我爸爸呢?什么时候能见到爸爸?”


    “晚上才能见到。”


    如今的火车发车和到站都不准时,吴峥嵘还有工作要忙,叶满枝当然不能让他在火车站干等着。


    所以,两人约定晚六点在火车站对面的五和楼菜馆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