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章

宴席上的气氛,有些紧张,再没有人像刚刚一样四处敬酒。




过了一会,文清辞轻轻放下茶盏,转身对身后的太监说:“夜凉露重,禹大人喝得有些多,劳烦先将他送回府宅吧。”




他的语气分外平静,说话间仍面带微笑。




两个小太监没有任何怀疑,连忙一起将人扶了过来,向御花园外而去。




——禹冠林曾提醒文清辞,身为太医一定要远离政治。




这位老太医始终践行着这个原则,与席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没有任何牵扯。




不是任何人目标的禹冠林,轻易便离开了这里。




文清辞长舒一口气,视线不由自主地越过长宴与人群,寻找谢不逢的身影。




下一秒,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闷响。




——一人高的铜制博山炉不知被谁撞倒,巨大的香炉轰然倒地,刹那间香灰飞散,烟云缭绕。




席间发出阵阵异响。




三五秒后,香炉与铜灯全部倒地。




只剩溪流内顺着涟漪不断摇晃的河灯,还有些昏暗的光亮。




御花园里的一切,都藏在了烟雾背后。




黑暗带来了混乱。




长案倒地的闷响,与各种尖叫声混在一起。




衣着光鲜的朝臣权贵,纷纷将体面抛到一边,或是大声呼喊求救,或是向御花园外奔去,宴席上瞬间乱作一团。




其中穿着一身红色官服易贯轩,因为太过显眼,也成为了刺客的首要攻击目标。




他的身体抖如筛糠,上下牙齿不断磕绊。




他一边四肢并用,在这里躲避着刺杀,一边四处搜寻着安全地区。




惊慌中易贯轩抬起头,正巧看到了不远处那抹明黄色的身影。




早有准备的谢钊临,正在侍卫的簇拥下缓步离去,身上未显半分慌乱。




“陛下!陛下——”看到他,易贯轩如寻到救命稻草一般大身叫了起来,连带着便快步向皇帝所在的位置奔去。




下一秒,谢钊临终于微笑着朝他看了过来。




皇帝的表情与寻常没有任何两样,易贯轩心中瞬间燃起了希望。




他不由加快脚步,直奔皇帝而来。




然而还没等他走到此处,谢钊临忽然转身,如没看到他似的,径直离开了此处。




至始至终,皇帝都没有再多看这满席的王宫贵族甚至骨肉血亲一眼。




如这些人压根不存在一般……




易贯轩不由腿脚发软,扑通一下坐在了地上。




尖叫声响起后,文清辞随即起身,攥紧了藏在衣袖内的银针。




隔着重重烟雾,文清辞看到——不远处有银光突然显现,几道人影飞速朝他奔了过来。




这个身体的肌肉记忆,远比他想象得更加强大。




在意识到危险到来的那一刻,文清辞就已将手中的银针狠狠向前掷了出去。




长针穿透烟雾,直直地向来人的印堂刺去。




伴随着一声脆响,烟雾那头传来了重物倒地的声音。




——文清辞的银针,有一针成功刺在了人身上,另有两针被长剑拦下。




那几人似乎没有想到文清辞早有准备。




他们愣了一下,这才反应过来继续向前。




然而此时文清辞已经找准时机,向烟雾最浓处而去。




混乱间文清辞看到,那几个想杀自己的人,身上佩着的似乎是禁军的软甲。




前朝皇室子嗣单薄,且出了不少无心政事的皇帝。




因此门阀的势力,也就格外强大。




在此背景下,前朝遗留下了不少有利于贵族,并后患无穷的政策。




例如御前侍卫一职只能由贵族子弟担任,太殊宫内禁军的各位统领,许多也是由贵族推举来的。




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?




这也是谢钊临登基后格外不安,迫不及待地铲除贵族势力的原因之一。




……皇帝如若彻查,那么要不了几天,这些人便会以各种不同的理由被调离原职,甚至送入大牢。




从这个角度看,今日的确是个谋反的好时机。




贵族们早就做好了准备,只是到了今天……马车上的那番对话,才终于让他们下定决心。




文清辞咬紧牙关,努力在烟雾之中辨别方向、寻找谢不逢的身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