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笔端四海状元心

 待考试结束时间到来,不管写没写完,考官们都开始收卷了。


 卷子收起来后,先是封存,然后皇帝开口让学子们回去,学子们这才行礼告退。


 皇帝随即也回后宫吃饭去了。


 陪考官们则不得清闲,须得安排人去把卷子抄下来,再由陪考官们轮流阅卷,各自评分。


 简单来说,殿试虽然更高规格,流程跟其它考试却也大差不离。


 在成绩公布之前,哪怕这些陪考官是三省六部的高官,也看不了考生的原卷,只能看字迹一模一样、名字还被封上了的副卷。


 一夜阅卷后,评分最高的十张卷子被统计了出来,这才交由皇帝去看,由皇帝给他们排名,余下的几十份卷子则根据陪考官的评分依次排序。


 不出意外的话,状元、榜眼、探花就是在这十张卷子里选出了,除非皇帝实在看不上它们,否则不会驳了陪考官的面子。


 若皇帝想偷懒,也可以直接照着陪考官选出来的名次来。


 对于老朱来说,偷懒是不可能偷懒的,这辈子都不可能偷懒的,十张卷子呈上来后,他反而一字一句的仔细瞧了又瞧,生怕漏掉什么。


 然后他才十分郑重的排出了名次。


 他排的名次嘛,倒是和陪考官们排的差不多,只是略作调整而已,另外就是把第三名、也就是探花给空了出来。


 老朱打算看过学子们才定下这第三名。


 “揭名吧,让咱看看都是哪十位俊才得了这前十的名次。”


 一旁的太监应了一声,麻溜把卷子上的糊名给揭开了。


 陆续从第十看到第一,朱元璋眉头一挑:“第一居然还真是朱七牛这小子,连中六元吗?宋濂这下可高兴了。”


 几位陪考官闻言,有人惊奇,有人觉得理所当然,有人面无表情,看不出半点心绪。


 “宣这十人上殿吧。”朱元璋道。


 太监连忙传达了皇帝的口谕,于是没过多久,朱七牛、齐德等十人便都上了大殿。


 在踏过门槛的那一刻,朱七牛明显听见周围的同年们松了口气。